土壤速测仪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测土壤性质,以及土壤里面的成分,对于植物带来的养分有哪些?是否适合农作物生长,如果土壤被损害,会有哪些影响?
土壤的酸碱性是土壤重要的化学性质,也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在保护地蔬菜栽培过程中,所施用的肥料能否顺利地被吸收和利用,进而转化成增产的动力,与土壤酸碱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常把土壤的酸碱性称为土壤pH值,大多数蔬菜作物适宜中性至微酸性土壤,而蔬菜所必需的17种营养元素其**的吸收利用率也在这个范围里面。由此可见,保持土壤适宜的酸碱度,可以激发蔬菜的增产潜力。
地区不同,土壤pH值不一样我国土壤的pH值大多在4.5-8.5范围内,在地理上有“南酸北碱”的规律性,长江以南的土壤多为酸性或强酸性土壤,长江以北地区多为中性或碱性土壤。不同地区的土壤之所以表现出不同的pH值,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地区,长期以来降水丰沛,把土壤中的易溶盐离子淋洗到土壤深层,在耕层内残留大量的H+,土壤就变酸了;而长江以北降水量少的地区,土壤中保留着大量的Na+,与CO2反应形成碳酸钠,因而土壤呈碱性。以上是大环境的影响。其实,即使在同一省份,不同地区,土壤的酸碱度也不一样。这也与降水、蒸发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土壤过酸或过碱时,虽然某些矿质元素的有效性会提高,但更多的矿质元素会流失或有效性开始降低。比如铁元素,其在5.5以下的中酸性或强酸性土壤中的有效性很高,但这样的pH值却不利于氮、磷、钾、钙、镁、硫等大中量元素的有效性的提高。如在北方保护地蔬菜栽培时,土壤pH值呈中性或弱碱性,因此铁的吸收利用率会随着生理酸性肥料以及腐植酸肥料的使用其有效性会增加。而在酸性土壤中,增施生理碱性肥料,如碳酸钙、磷酸氢钙等,既能够提升土壤pH值,又能够补充在酸性土壤中易流失的磷、钙等元素。
土壤pH值的不同,除了对矿质元素的有效性有明显的影响外,对土壤生物也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影响很大。一般来说,土壤细菌和放线菌适宜于中性和微碱性土壤环境,在此条件下,其活动旺盛,有机质矿化快、固氮作用强。而真菌可以在pH值较大范围内活动,特别是在中酸或强酸性土壤中真菌占优势。
那么这也就说明了保护地农作物栽培当中,在不合理施肥导致土壤酸化的条件下,特别是在大量使用生理酸性肥料而导致的酸化严重的保护地土壤中,土传病害越来越严重的原因。土传病害主要以致病真菌为主,如腐霉菌、丝核菌、尖镰孢菌、霉菌、镰刀菌,能够造成蔬菜大面积死棵。因此,对于酸化的土壤,除了要进行消毒灭菌以外,还应及时纠正土壤pH值,让其恢复到6.5-7.5这个中性范围内。